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光伏模式迷思:全产业链模式开始被重新评估
发布日期:2011-07-28

       金融危机时让中国企业规避风险的全产业链模式,在市场反转后开始被重新评估

  人们似乎已经忘了来去匆匆的金融危机,但要在中国光伏行业找到它的烙印实在是太容易了。
整个2009年,全产业链模式几乎成为一线光伏企业抵御市场衰退的圣经,金融危机之前那些专注型的光伏制造商大都变身为全能选手。更平衡和更稳健,似乎是一场危机理所当然的馈赠。但当中国光伏产业在2010年初迎来了“小阳春”后,光伏行业正悄然开始反思全产业链模式。

  “好处是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经济稳定后至少我认为它效率低下的。”中环光伏总裁顾华敏向《环球企业家》表示。赛维LDK总裁佟兴雪亦有类似看法。“业内有人认为垂直一体化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型,对此我们不便做评论,市场终究会验证。”佟兴雪对《环球企业家》说。

  事实上,对于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在内的5个产业链环节,中国光伏业界都存在着“一体化”与“专业化”两种商业路径。后者以尚德为代表,坚守产业链的一环,认为“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而前者则以英利为代表,信奉全产业链模式能够带来成本的最低化。同时,赛维LDK、天合光能、CSI阿特斯等光伏企业也同时在产业链上有不同程度的延伸。

  这种争论在2009年似乎得到了答案。彼时,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多晶硅价格每吨从近400美元暴跌至60美元左右,电池组件的价格也持续下滑,这极大地压缩了专注型光伏企业的利润,而覆盖多个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则明显更具抗风险能力。两相对比,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一种自然趋势。

  一年内硅片起家的赛维LDK不仅上马了最上游的1.5万吨硅料产能,还开始在欧洲开发下游的光伏电站;一直以专注于下游电池组件的无锡尚德,也宣布收购顺大股份,后者所从事的是尚德从未涉足的硅料和硅片生产;那些财力厚实的国有企业则宣布将直接打造全产业链。

  但几乎与垂直一体化运动同步,许多匆忙上马多晶硅项目的光伏企业发现,他们大大低估了这一高技术含量化学工业的复杂程度,导致难以按时完工,去年国务院对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警告则让众多正在进行中的项目遭遇夭折。

  原因在于,虽然5个环节同属光伏行业,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行业特点和门槛。顾华敏分析,多晶硅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化工业,电池组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系统集成又涉及服务业和电力工程业。巨大的行业跨度对单一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都是巨大挑战。

  在市场重新进入供不应求局面时,那些专注型的光伏企业往往更能集中精力全力生产。中盛光电便是其中一例,这个光伏逐日器专家被认为是今年最有可能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光伏企业。“大家都在做全产业链,我给它的定位就是做下游的系统集成,这样才有核心竞争力。”专注于清洁技术产业投资的青云创投创始人叶东告诉《环球企业家》,这是他投资中盛光电的前提条件之一。

  最终,顾华敏认为经历过试错后,企业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如在发电环节,国有企业将更具优势;而民营企业的灵活和风险承担能力更适合下游产业链。

  “这样的反思非常有意义,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做全产业链,这要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相配套,我适合的你不一定适合。”其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告诉《环球企业家》,英利毫无疑问仍将坚持全产业链模式。

达晨成立于2000年4月19日,总部位于深圳,是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自成立以来,达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聚焦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医疗健康、大消费和企业服务、文化传媒、军工等领域 … [ +更多 ]
微信公众号

波音体育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Fortune Venture Capital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755-83515108

邮箱:[email protected]

粤ICP备14030831号 技术支持:中网互联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598号